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:很多经销商生搬硬套模仿知名经销商终端线路拜访模式,统计终端网点客户资料,建立线路手册,业务员每天按照固定路线拜访三、四十个终端店,每周轮回一次。但邯郸学步后,经销商发现这种拜访模式拿不到多少订单、卖不了多少货,还浪费人力、物力,最后导致失败。到底如何才能快速循环铺货呢?以下是加速终端铺货的10大窍门!
寻找机会店
新产品上市总是这样,100个店都卖得不好,总有几个店能卖好。
经销商在新品铺货阶段要去抓这些销售好的网点,徒步把这些店走一遍,跟老板聊一聊,看看这些店本身有什么特点、看看这些店产品、陈列、促销、价格有什么方法……只要你用心去看、去问、去体会,一定能找到规律。
然后恍然大悟:“哎呀,我明白了,那些卖不动的店服务车型档次太低,要集中力量攻打A、B类店”;“哈哈,我找到窍门了,我先让业务人员把终端走一遍,把客户资料建立起来,把对竞品有遗留问题、有抱怨、有客诉的店统计出来,这些店比较容易攻打进去”;“哈哈,我明白了,我第一步专打周边乡镇市场,竞品在市区非常厉害,但是它的经销商在这些地方配送能力不行,服务很差”……
机会店集中拜访
在品牌号召力不够强大的区域,不要按照传统做法一周一次按线路拜访,因为弱势品牌广泛拜访很难拿到订单。
首先,要筛选自己的机会店,安排业务人员先对机会店集中拜访,针对这些机会店设计促销政策,把这些店拿下,建立新产品的“革命根据地”。新产品在这些网点铺货、动销、“站住脚”之后,再扩大拜访范围。
自由分级拜访模式
这是最粗放的模式,给业务员规定拜访区域,建立基本客户资料,然后给业务员规定订单任务量,让他们自主决定每天的拜访客户,业务员们最清楚自己哪些店需要多跑、哪些店需要少跑。
同时必须要求业务员所有终端的最小拜访频率:根据对客户的掌握让业务员自行决定哪些大客户要多跑几次、哪些小客户要少跑几次,但是所有终端客户一个月至少拜访一次,否则就是漏访旷工,要处罚-
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拜访模式员工每天的工作自主性大,也就是变动比较大。工作变动性大,员工就容易偷懒翘班。所以必须要求员工每天固定拜访家数,比如自己选30家拜访,并且记录明细,经销商要抽查员工工作量,看他们是否漏访翘班填写假报表。
5+1分级拜访模式
每周6天拜访线路:5天线路为正常拜访,比如每天按线路顺序拜访30家客户。周六拿出一天时间对机会网点、大店或者重点店进行二次拜访。
举例来说:铺了新品的店有竞品进入则需要高频率拜访--挤占陈列,增加我们的终端客情和动销机会;本品的新品铺货店要高频率拜访--增加陈列,执行好促销,提高动销机会;本品陈列协议、专卖协议、促销协议店需要高频拜访,维护协议执行。
20+10分级拜访模式
根据面积、维修车辆的档次,举升机的数量,维修人员数量,销量等因素把终端分为A、B、C等级。
A级店是大店,最好单独挑出来建立拜访线路手册,有专人进行两天一次的高频率拜访。跑4S站,特约维修站,品牌加盟店业务员素质要求与跑路边店的业务员素质要求也不一样,最好区分开单独拜访。
B、C类店建立终端拜访分级线路手册。比如每天业务员跑30家店,其中20家C类店是一周一访,10家B类店是一周两访,也就是说,可能B类店的名字会在同一本线路手册中重复出现两次。
其实这种方法和上面讲的5+1拜访模式大同小异,只不过5+1是把需要重复拜访的店集中在一天拜访,20+10分级拜访是先把A店摘出来单独专人拜访,然后B类店正常拜访一次,再分散到一周其他某天的线路再重复拜访一次,C类店是按线路每周拜访一次。
终端拜访线路优化
建立终端拜访基础资料是为了让业务员能够规范地拜访终端客户,不断把空白店变成有货店、单品店、多品店、样板店。
经销商根据基础资料数字可以分析空白店、单品店等终端品相结构指标,判断市场空间,以及有的放矢地给业务人员定销量目标、终端铺货目标,进而锁定铺货目标网点目录。但是,有时候终端线路资料使用不当也会影响铺货绩效,需要不断对其进行优化。
线路手册更新。每年有10%~20%的维修企业,路边店倒闭、新店开业。不及时升级自己的终端客户资料,会造成终端资源浪费不但拜访不全,还会造成员工窝工。按照线路手册今天应该跑30家店,结果可能因为拆迁的原因,这条线路已经关了9家店。所以,业务员要注意自己区域的新开店补充、老店销户。主管要奖励业务员提报新开店,处罚业务员漏报新开店。
阶段性停止正常线路拜访,集中拜访重点区域。一周一次按线路拜访是是常规作战的方法。但是遇到非常规情况怎么办?比如竞品强势铺货攻击我们的市场,春节前需要压货等怎么办?那就必须暂时停止拜访线路,集中力量拜访竞品铺货网点去迎击竞品,集中力量跟车压货……